借助专家力量“专业化”服务聚焦群众需求“精细化”解纷
今年初以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法学会坚持“立足当地、研究当地、服务当地”的原则,以解决困扰企业和群众的“起诉费用贵、结案执行难”等重点涉法问题为出发点,开展“送法上门、服务到企”活动,引导企业增强法治意识。
今年4月,佳木斯市法学会正式成立法律服务团,帮助企业化解各类司法纠纷和多年沉积案件,力求在佳木斯市形成企业和商户“办事有人帮、诉求不求人”,心和气顺、开拓创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取得良好成效。
集成专家力量
力求服务“专业化”
为进一步助力营商环境建设,深度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今年4月8日,佳木斯市法学会与佳木斯市基层法律工作者协会、佳木斯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印发《佳木斯市“走千企访万户”法律服务团(调解)开展法律服务活动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在全市法学会会员中遴选出24名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法律工作者,正式组建法律服务团。
据介绍,《实施方案》明确了此项服务活动的宗旨目标、任务内容、方法步骤,提出“摸清底数、分类细化、精准施策、一步到位”的具体要求并将此次活动列入“维护和谐稳定,喜迎建党百年,为群众办实事”化解矛盾纠纷专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宣传贯彻实施民法典,开展送法上门,将公益性法律咨询服务送到企业,同时引导企业增强法治意识,树立诚信观念,完善诚信体系,帮助企业化解各类司法纠纷和多年沉积案件,切实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此外,该《实施方案》要求法律服务团落实责任,严肃纪律。佳木斯市法学会组成专家组定期开展“法律卷宗评审”,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佳木斯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定期对法律服务工作者办案质量、工作作风、工作效率进行考评,纠正偏差,不断提高法律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
活化形式载体
力求服务“多样化”
“法律服务团成立后,我们组织召开了工作推进会,研究下一步具体工作推进措施,决定开展走进企业和业户,送法上门,给企业送去相关的法律法规资料,现场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佳木斯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邱志银介绍。
此外,法律服务团还决定在每月开展两次公益性法律咨询服务活动,由资深法律从业人员答疑解惑,帮助企业和业户选择维权方式和途径;对涉及所有权纠纷,买卖合同、劳务合同纠纷以及民法典中规列的其他合同纠纷、财产损失赔偿等问题,以及行政诉讼法中规定可以转交或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案件,法律服务团会根据企业纠纷案件的性质、标的额和诉求内容,指定具有相关法律资质的民商事调解员提供法律服务。
今年6月6日,佳木斯市法学会在“会员之家”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题讲座。主讲嘉宾就合同法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对企业如何制定有效合同、防范合同风险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处理合同纠纷提出可操作的路径。佳木斯市多家民营企业管理人员代表参加了现场讲座活动。
与此同时,佳木斯市法学会还利用法治在线平台“法治讲堂”栏目线上播出此次专题讲座视频,方便佳木斯市广大企业管理人员随时随地用手机或电脑收听收看,共有千余人次参与学习。
聚焦问题需求
力求服务“精细化”
在聚焦问题需求、力求服务精细化方面,佳木斯市法学会发挥基层法学会和调解委员会的作用,抓住问题,精准服务,直到问题的解决。
佳木斯市某酒厂是一家改制的股份企业,由于多种原因,企业处于半停产的亏损状态。法律服务团副团长孙晓峰多次到企业走访调研,与企业共商发展计策和路径,最终于今年7月与江苏某酒业集团达成了南北联手合资合作经营的模式,酒厂出场地、设备、人员,江苏某酒业集团出人才、技术和资金,共同创立新品牌。目前企业效益明显提升,法律服务团还为该企业调解了一起30万元的陈年债务纠纷。
佳木斯市某公司自1996年至2016年之间拖欠了公司18名职工的住房公积金总计55.6万余元,职工找到法律服务团,提出公司依法依规补偿他们被拖欠的个人住房公积金的诉求。
法律服务团决定对此案进行调解,经3个多月的取证调查,确认拖欠事实清楚属实,应依法补偿给个人。经耐心细致地调解,相关责任公司在1个月内将应该给付的住房公积金全部以现金形式兑付给个人。此案经佳木斯市向阳区法院民事裁定书依法认定执行,18名当事人都表示非常满意。
截至目前,法律服务团已无偿为企业进行法律咨询50余人次,其中,成功调解纠纷案件32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此项举措和工作成果也得到了佳木斯市相关部门的肯定。
“下一步,法律服务团还将进一步走访企业和业户,深入宣传民法典,了解企业和业户面临的法律问题,重点发现陈年积案和特殊疑难案件,化解矛盾和纠纷于基层,减轻司法部门的工作压力。”孙晓峰表示。
此外,佳木斯市法学会将进一步加大法律专家团调解纠纷案件的工作力度,提升法律服务效益,全心全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最大限度发挥出法律服务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